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多所高校期末给家长寄成绩单」背后反映了什么?

母婴育儿 2024-04-12 浏览(576) 评论(0)
- N +
近日,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期末给家长寄成绩单的话题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该报指出,互联网上讨论的观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独立和进取;培养大学生不应该以成绩为标准,不应该以中小学教育的方式对待大学生。第二,家长花钱送孩子上大学,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告知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校期末把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是合理的。第三,期末给家长寄学生成绩单是高校加强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

为什么“多所高校期末给家长寄成绩单”的话题会引发关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上的各种观点?「很多高校期末给家长寄成绩单」背后反映了什么?理想的大学,理想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许多学者与该报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高校期末给家长寄成绩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日,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曝光浙江大学将学生期末成绩单发给家长的消息,引发关注。

该论文在他之前的报道中提到,网友也在评论区分享了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Xi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也会把自己的成绩单寄到家里,有的有专业排名,有的把学生的成绩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有的会在学生不及格的时候通知家长。

相关报道受到关注后,4月9日,浙江大学教务处老师也回应媒体称,确实有学院给学生家长发学生成绩单。此举是为了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虽然学生是成年人,但是学费是家长提供的,家长的知情权还是需要的。“同时,有些学院并不是给每个学生都发成绩单,只是给成绩不好的学生发。

论文注意到,在网上关于“大学给家长发学生成绩单”这一话题的讨论中,主要分为这几类:第一,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独立进取。培养大学生不能以成绩为标准,不能用中小学教育的方式对待。第二,家长花钱送孩子上大学,大学有责任和义务告知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校期末把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是合理的。第三,期末给家长寄学生成绩单是高校加强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

“大学结束给父母寄成绩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该报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高校早在十年前就给家长寄成绩单了。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也对本报表示,虽然大学在成立之初并没有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但大学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包括台湾省的一些大学。

很多高校很多年前就已经把成绩单寄给家长了。为什么这个话题还会引起社会关注?

“我认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学业和学习的关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说。

他认为,一些学校给家长发成绩单的出发点可能是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家长督促大学生学习。

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背后的教育现状

当网友聚焦高校是否应该给家长发学生成绩单时,学者们关注的是另一个问题:“很多高校年底给家长发成绩单”背后反映了什么?

在楚赵辉看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很多高校期末给家长发成绩单”的现象,与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问题较多有关。

“发成绩单也是一种激励机制,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不能只混文凭。他们每学期都要认真对待学业,督促那些混文凭的学生重视学业。”楚赵辉说道。

“人们误以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认为不应该像对待中学生一样对待大学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陈志文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但在这背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现在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些缺乏基本学习习惯的孩子也进入了大学,大学生变成了中学生。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考试不及格是普遍现象。因此,大学不得不与家长合作,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的形成。

另一方面,陈志文指出,由于一些家长想在孩子上大学前用枪在背后督促他们学习,一些孩子上大学后因为没有家长盯着他们而开始“放羊”,导致课程失败甚至被劝退。一旦孩子多次留级被开除或开除学籍,家长往往无法接受,抱怨学校没有及早沟通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而且现在的学生一旦被学校劝阻,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走极端,学校也感到责任和压力。

陈志文说,正因为如此,给学生家长,特别是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家长寄成绩单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的一种预防措施。包括很多名校,一旦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严重落后,会及时联系家长督促学生做出改变。只是大学一般都不愿意拿到台面上说。

“我们这一代人上大学不容易,所以上大学后就努力学习。没有学校会给家长发成绩单。”陈志文认为,“换句话说,现在像中学生一样管理大学生,是高校寻求家长帮助、减轻家长责任的一种‘无奈之举’,也是部分家长的希望。舆论不要盲目批判大学。"

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大学生活

面对舆论中纷繁复杂的声音,楚从另一个角度指出,舆论对期末给学生家长发成绩的现象看法不一,实际上与公众包括家长对高校的不同需求有关。

“有的家长觉得不需要学校送孩子的成绩单,有的家长则希望收到孩子的成绩单。家校沟通机制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不仅仅依靠寄成绩单这种相对被动的做法,还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建立高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楚赵辉说道。

在张看来,作为大学老师,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学生应该有权决定是否将自己的成绩告知父母;但家长也有了解孩子学习的权利,前提是不能以牺牲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来获得。所以在个别情况下确实需要家长干预大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成绩,但是要注意对大学生伤害最小的方式方法。

在“大学给家长发学生成绩单”的话题讨论中,不少网友也对大学教育进行了反思。

张认为,除了坚持基本的学业要求外,最重要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多重选择和多重评价机制。他说,目前教育部和一些高校正在试行项目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量”的绩点和分数问题。初衷是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以分数论英雄。如果学生真的有潜力和能力,可以不看绩点继续读研。

“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社会对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要上大学或读研,但现在每个人似乎都把这当成了唯一的出路。”楚说,学历只是外在的象征,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有利方向。

楚认为,理想的大学应该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和生活发展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现实中,大部分高校仍然主要把学生的学术课程作为学校教育要求,这太简单了。

“我认为理想的大学生活有几个重要指标。首先是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与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其次,我们应该能够交真诚的朋友。一方面可以促进相互学习,另一方面有利于正常情绪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未来职业基础。”楚赵辉说道。

原标题:理解教育|很多高校期末给家长发成绩单背后反映了什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