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北京全年发布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8项行动、159项活动。

母婴育儿 2024-05-22 浏览(519) 评论(0)
- N +

2024年5月2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一起来”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各区学校将开展提高体育课质量、落实每日体育锻炼时长计划、倡导早锻炼、午锻炼等8项具体行动。市教委表示,全年将安排六大类159项体育竞赛和活动,并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学生搞好体育课。

启动仪式现场 蔡赫摄启动仪式上,蔡和社“体育锻炼正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孩子更好了,笑容也更多了。”市教委副主任王攀介绍,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深入推进“双减”,以体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切入点,推动五育融合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使学校体育“品牌化、校校特色化、班级竞赛化、人人参与化”。今年推出了阳光体育八项具体行动,进一步丰富了学校体育供给,拓宽了实践平台,改善了体育教学,保障了学生锻炼时间,增强了育人实效。

所有中小学将开展提高体育课质量的行动。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上一次体育课,高中阶段每周上3到5次体育课。学校将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设游戏、竞赛等环节,打造高质量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升能力、体验成功。市教委还倡导学校设置早操和午操时段,让体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赋能。“在早期的锻炼时间里,学生们可以互相练习和玩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陆续到校的学生提供活动保障。”王攀说,午间操配合体育课、课间操、大课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

学生每天应保证“1+1”小时的体育锻炼。市教委明确,学校要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内体育锻炼要求,倡导家长帮助学生制定家庭体育锻炼计划,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外体育锻炼。同时,学校每天应安排至少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在无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课外锻炼;因地制宜利用好课间10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来,放松身心,缓解疲劳。课后服务也应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

北京还将建立健全市、区、校、班四级校园体育联赛机制,推动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全时化、常态化、品牌化;开展体育锻炼兴趣提升行动和特色品牌提升行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各区学校还将开展体育文化渗透行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提升体育文化吸引力。学校还将与社会“牵手”,假期有序向师生家长开放体育场馆设施,并与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引导家长参与健身活动和亲子锻炼。

落实阳光体育行动,海淀区率先公布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工作方案。该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杜荣臻表示,所有学校将开展全员跑步,推动“三大球”等球类运动的发展,丰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发展。该区还将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校园体育中的应用,推进智慧操场、运动角、智能装备建设,以科技赋能学生运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李绮瑶

标签: